
来源/新浪佛学
下面这个故事,上周刚刚说过,在四十二章经里面有简述,这里是详细说。
闻如是:一时,佛在占波国雷声池侧。
这个占波国一般翻译为瞻波国。
由于不同的译者翻译时,汉语的语音都有所不同,所以我们这里就不要深究这些读音的问题了。
是时,尊者二十亿耳在一静处,自修法本,不舍头陀十二法行;昼夜经行,不离三十七道品之教;若坐、若行,常修正法;初夜、中夜、竟夜,恒自克励,不舍斯须;然复不能于欲漏法心得解脱。
当时,有位尊者叫做二十亿耳,正在静处修行十二头陀行,昼夜都在经行,常修正法,晚上也不睡觉,但是,依然没有解脱。
这位尊者的名字叫做二十亿耳,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?据说是他出生的时候,耳朵很漂亮,父亲看了很喜欢,就奖励了二十亿黄金。所以就叫做二十亿耳。
是时,尊者二十亿耳所经行处,脚坏血流,盈满路侧,犹如屠牛之处,乌鹊食血;然复不能于欲漏心得解脱。
当时,尊者经行的地方,脚都走破了,血流遍地,好像屠宰场一样,引得乌鸦都过来吃血了,但是,他依然没有证道。
是时,尊者二十亿耳便作是念:“释迦文佛苦行精进弟子中,我为第一,然我今日漏心不得解脱。又我家业,多财饶宝,宜可舍服,还作白衣,持财物广惠施。然今作沙门,甚难不易!”
当时,尊者心想,佛祖的弟子当中,如果要论苦行精进,那我是排第一的了。但是呢,还是不能解脱啊,我家财万贯,还不如还俗去广做善事算了,这个沙门太难做了啊。
有人说,之前不是赞叹十二头陀行吗?这里的二十亿耳尊者修苦行第一,怎么不能得道呢?难道十二头陀行不好吗?
不是十二头陀行不好,只不过苦行不是证道的充分条件而已。
大智度论里面介绍十二头陀行的时候,有这样几句话:
是十二头陀,佛意:欲令弟子随道行,舍世乐故,赞十二头陀。是佛意,常以头陀为本,有因缘,不得已而听余事。如转法轮时,五比丘初得道,白佛言:我等著何等衣?佛言:应著纳衣。又受戒法,尽寿著纳衣,乞食,树下住,弊弃药。于古四圣种中,头陀即是三事。
佛法唯以智慧为本,不以苦为先。是法皆助道、随道故,诸佛常赞叹。
佛祖为了让弟子们专心修道,舍弃世俗的快乐,所以赞叹十二头陀行。
佛法呢,以智慧为本,不以苦行为首要条件。
但是呢,十二头陀行是辅助手段,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修道呢,所以诸佛都经常赞叹十二头陀行。
就是说,十二头陀行能让你战胜自己的欲望,帮助你更好的学佛修行。
但是呢,如果你说苦行就是佛法的全部,一定要苦行才能成道,那就不那么恰当了。
有人修十二头陀行,我们都可以随喜赞叹。
你修不修十二头陀行,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定。
尔时,世尊遥知二十亿耳心之所念,便腾游虚空,至彼经行处,敷坐具而坐。是时,尊者二十亿耳前至佛所,头面礼足,在一面坐。
当时,佛祖有他心通啊,知道了二十亿耳准备当逃兵了,于是就腾空来到二十亿耳尊者经行的地方,坐下来,这个叫做神足通,或者叫做如意通。尊者过去礼拜佛祖。
尔时,世尊问二十亿耳曰:“汝向何故作是念:‘释迦文佛精进苦行弟子中,我为第一,然我今日漏心不得解脱。又我家业,饶财多宝,宜可舍服,还作白衣,持财物广施。然今作沙门,甚难不易’?”
二十亿耳对曰:“如是,世尊。”
佛祖就问他,你刚才准备还俗啊?尊者说:是的。
世尊告曰:“我今还问汝,随汝报我。云何,二十亿耳,汝本在家时,善弹琴乎?”
二十亿耳对曰:“如是,世尊,我本在家时,善能弹琴。”
佛祖问他,你出家前,善于弹琴吗?
尊者回答:是的。
世尊告曰:“云何,二十亿耳,若弹弦极急,响不齐等,尔时琴音可听采不?”
二十亿耳对曰:“不也,世尊。”
佛祖问:如果弹得太快,这个琴音好听吗?
尊者说:不好听;
世尊告曰:“云何,二十亿耳,若琴弦复缓,尔时琴音可听采不?”
二十亿耳对曰:“不也,世尊。”
佛祖说:琴弦太松呢?琴音怎么样?
尊者说:也不好听
世尊告曰:“云何,二十亿耳,若琴弦不急不缓,尔时琴音可听采不?”
二十亿耳对曰:“如是,世尊,若琴弦不缓不急,尔时琴音便可听采。”
佛祖问:如果琴弦不紧不松,这个琴音怎么样?
尊者说: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,琴音就悦耳动听。
世尊告曰:“此亦如是,极精进者,犹如调戏;若懈怠者,此堕邪见;若能在中者,此则上行,如是不久,当成无漏人。”
佛祖说:修行也跟弹琴一样,如果能保持中道,不急于求成,也不松懈怠慢,那就很快能证果了。
尔时,世尊与二十亿耳比丘说微妙法已,还雷音池侧。
佛祖说完又飞回去了。
尔时,尊者二十亿耳思惟世尊教敕,不舍须臾,在闲静处修行其法,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,剃除须发,修无上梵行:生死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办,更不复受有,如实知之。尊者二十亿耳便成阿罗汉。
二十亿耳尊者认真思考佛祖的教导,很快就证阿罗汉了。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“我声闻中第一弟子精勤苦行,所谓二十亿耳比丘是。”
尔时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当时。佛祖称赞说:二十亿耳比丘是声闻当中精勤苦行第一的弟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