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寺院概况 见闻觉知 寺院法务 慈善公益 寺内风景 佛教影音 观寺拜佛 素食文化 佛学知识
佛学知识   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佛学知识
  寺院公告 更多>>
·法讯|2025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
·淮安景会寺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系列
·2024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
·随喜乐助|景会寺癸卯年腊八粥食材募集
·淮安景会寺取消壬寅年“腊八施粥”活动
·5月12日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通知
·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,香期!
·景会寺微信公众号重新换号,请诸位护法
·2022年元旦晚不举行撞钟跨年活动不对外
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的通知
·关于淮安景会寺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
·淮安景会寺关于恢复开放的公告
·淮安景会寺声明公告
·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升座
·关于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
·多部委联动 回归佛教道教清净庄严
·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《宗教临时活动地点
·【关注】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齐聚北
  观寺拜佛 更多>>
2025-5-4
2025-4-24
2025-4-11
2025-4-6
上香 2025-4-4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4-4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3-7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2-10 景会游客
上香 2025-1-17 景会游客
我要拜佛,点击这里>>
恭迎阿弥陀佛圣诞(农历十一月十七日)
来源:本站  发表时间:2013-12-06 13:42:23  点击:1650 次

点击大图


 

        来源/中国佛教博客网


      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;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,自皈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。和南圣众。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  南无阿弥陀佛
  南无观世音菩萨
  南无大势至菩萨 
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


       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圣诞,在此日吃素,念佛,诵经,印经,《请经》造像,放生,行善有无量亿功德。 

       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,恭逢阿弥陀佛圣诞日,公历2013年12月19日。  

       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西方极乐世界位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的西边,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边去,大约经过十万亿个大千世界的地方,那个地方的众生没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四种苦,也没有五蕴炽盛苦、怨僧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,以及其它种种的苦,纯然受诸多快乐,所以那个地方叫做「极乐世界」、「赡养世界」或「安乐国」。又依经典所载,那里的教主阿弥陀佛「威神光明,最尊第一,诸佛光明,所不能及!...乃诸佛中之王,光明中之极尊也。」其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,由此可知。 

     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,有一世做国王时,祂那时有佛出世,号:世自在王佛,亦在教导众生,离苦得乐、成就佛道的方法。阿弥陀佛听了世自在王佛的开示后,非常高兴,也发心出家,要成就无上佛道,法号:法藏比丘。法藏比丘当时就前往世自在王佛所,请求佛开示所有的佛国土的情形,并且受到佛力加持,巨细匪靡,一一都亲眼见到了,所有的佛国土的优劣,与住众人天的善恶。又观察到了,往生的方法,不一样。有些要持五戒,有些要修十善,有些要布施,有些要行六度波罗蜜,或有些要发菩提心..等等,不一而足,才能往生。法藏比丘此时心想:能持戒的众生,或能修十善、布施、行六度波罗蜜...或能发菩提心的众生,毕竟是少数;这些少数的众生,已能靠自己的力量往生他所想去的佛国土,而了脱生死、成就佛道,可以不需要我法藏比丘担心,倒是那些做不来的众生,势必要常沉沦在六道轮回的漩涡里,出离无期。 

 

点击大图生



       想到此,法藏比丘非常地不忍心,衪心想常没的众生,才是最需要救度的对象,我一定要发大誓愿,成就最殊胜庄严的世界,并且毫无条件地让众生都能往生,以救度他们,且让他们最快速成佛;纵使这个愿,是过去诸佛,所都没有发过的,并且需要经过不可思议,兆载永劫的时间来修行、庄严,才能完成,我也一定要做到。接下来法藏比丘,就是在这种发心下,超发了无上殊胜的四十八大愿,并用了不可思议,兆载永劫的时间来修行,最后真的达成了祂的志愿,创造了最庄严的极乐世界。 

       该世界不仅非常地、非常地,恢廓广大而无边,而且不论地上、地下、虚空,都极其殊胜庄严:有华池、宝阁、宝树、宝罗网等种种清净之美;衣服饮食用具,随意而有;气候不寒不热,最适宜修行。该处不仅弥陀亲自在说法,而且各色各样各种类的奇珍异鸟、宝树、微风、宝罗网都发出微妙的声音来说法。真正「无一切身心忧苦,唯有无量清净喜乐」,故名极乐世界。 

       而其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,更是不可思议地殊胜。前面介绍过,弥陀为要利益十方一切众生,尤其是沉沦在六道轮回里,无力出离的众生,更是祂所偏悯要救度的对象,而且要让他往生真实报土,受用与祂相同。弥陀祂很清楚,这个往生的因,决定不能让众生来造,因为弥陀衪知道,衪在因地时所修之行,无一处、无一时、无一地、无一剎那,无不是清净、无为、无漏的;故而感得极乐世界为一清净、无为、无漏的涅盘法界。众生要往生那种果报的地方,往生的因必也须要是清净、无为、无漏的,不然因果不相应,一定到达不了;弥陀也深悉,除了衪代众生成就往生的因外,众生哪里有能力成就呢?那衪所建造的极乐世界,也就没有意义了。就在这种考虑下,弥陀真的就发愿,代众生来成就了。祂用祂的真实心(至心)、智慧心(信乐)、慈悲心(欲生我国)来成就,合而为一叫做「信心」,并放在这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名号里,回向给众生做往生的资粮,领受到的众生,自然会满怀感恩地念出这句佛号来,佛心与众生心就合成一体了(乃至十念),将来不管何因、何缘、何地、何时去世,佛心不会舍离众生,众生也因有佛心在,故一定往生,若不会往生(若不生者),我就不成佛,一直到我这个愿,成就为止(不取正觉)。伟哉!弥陀慈恩,昊天罔极!罄笔难书!此即极其有名的第十八愿、王本愿,又名大弘誓愿。 

      此名号的功德,大到不可思议,不是我们凡夫的意识心,所能想象得到的,惟有佛与佛乃能知。是以释尊,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流通分里,吩嘱下一尊佛(佛告弥勒):如有众生闻信(其有得闻)弥陀名号即「南无阿弥陀佛」这六字万德洪名(彼佛名号),起欢喜踊跃之一念(欢喜踊跃,乃至一念),你要知道啊!这个人(当知此人),已经得到大的利益(为得大利)与具足无上的功德了呢(则是具足,无上功德)!又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下卷一开始,释尊也开示:有像恒河沙数般无数的(十方恒沙),十方诸佛如来(诸佛如来),众生们要知道啊!祂们全部都在一起,都在同声赞叹(皆共赞叹)南无阿弥陀佛(无量寿佛),那广大无边、自由自在救度众生的威神力与名号功德(威神功德),是无法想象,说也说不尽的(不可思议)!  

      弥陀化佛再来的唐·善导大师,在楷定古今的《观经四帖疏》里,注释【南无阿弥陀佛】这六字万德洪名,就说:【南无】二字是梵语音译,我国义译是「皈命」(言南无者即是归命),也是弥陀发愿、成就、回向要给我们大家的,祂慈悲地呼唤我们,愿乐去祂极乐国土(亦是发愿回向之义),而【阿弥陀佛】这四字,就是无量光、无量寿、无量觉、一切无量之义,也是往生三资粮之「行」(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),合起来说,这句名号里实具足了往生的三资粮-信、愿、行,所以听到【南无阿弥陀佛】这六字万德洪名,且能信受称念的众生,哪里有不往生的(以斯义故必得往生)! 

      伟哉!弥陀本愿光明名号,功德真正大到不可称、不可说、不可思议的地步!一切有情众生,切莫有疑,须知,疑者花不开,又要空过一生了。切记!切记!往生乃是「心」(此「心」非「大脑」,也非「思想」)往生,不是「身」往生,「心」是不会死的,也有称作「神识」(心灵、灵魂、灵性)的。须知,心「信」乃心之「手」,这六字万德洪名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是弥陀所成就的,里面具足了往生的三资粮,信受的人「心」就得到了。此时,往生一定、必定、决定。这是最最最真实的法,可惜,信得下的人不多,目前弘扬的人也尚少。善导大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结尾里很感慨地说:真实的净土宗是很难遇到啊(真宗叵遇)!同样地,真实的净土教理,也是很难得逢闻啊(净土之要难逢)!释尊也感慨地说:「易往而无人」,即指此而言呀! 

       因为众生在五浊恶世沉沦惯了,长远劫来,此「心」已被「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」五毒烦恼所窒闭,不仅无力修行、断除烦恼,且「疑盖」已成性,故很难信得下,释尊明白这点,故说这是「难信之法」。然而弥陀慈悲,对信不下的众生,也就是不能完全信靠「他力」根机的众生,祂也要救,是以祂又发了两个方便愿,以导引众生,慢慢进入其真实的第十八愿。  首先,针对纯自力根机的众生,弥陀发第十九愿:「如果我成佛时,十方种种根机的众生,发菩提心,积种种功德,以自己的诚心发愿,将所积之善根回向愿生我国。这样的人临寿终时,我将会在许多圣众围绕中,现身于此人面前,接引到我国。如果不能这样,我就不取正觉。」接下来,再对半自力半他力根机的众生,发第二十愿:「如果我成佛时,十方众生之中,有听到我的名字向往净土,诚实地以自力念佛而回向净土,想藉此功德,欲往生净土的人。如果我不能破除他们的自力心,给他们真实信心,并摄引他们往生真实报土者,我就不取正觉。」 

      凭实而论,现在是末法时期,众生斗争坚固,已经无力可修诸功德,尤其是无漏的功德,哪有清净业可回向?即使有,极乐世界也早已成就,哪里还用得着我们凡夫回向?即使是等觉菩萨,如:普贤菩萨、文殊师利菩萨..等等,不也是求往生极乐世界,才能快快圆成佛道。释尊不是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里,开示得很清楚,祂说:「众生心常念恶,口常言恶,身常行恶,曾无一善。」地藏王菩萨也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上说:「我观阎浮提众生,举止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」弥陀慈悲,观众生在千年暗室中,犹浑然不自觉;偏悯沉沦苦众生,善巧方便,诱引这类众生出离,回向求往生。尤须注意,这里重点是在「要众生回心转意求往生」这件大事上,至于「所作功德多少」相形之下,就不是那么重要了。弥陀所发的愿,也是以临终现身接引,以满这类众生,要见到佛来迎,才能安心之心愿,借此方便法,以助众生得脱离苦海为主要目的。由于是化土往生,故自然有品位高下之分。此即是第十九愿往生法。 

       第十九愿众生,经一段时间修学净土法门后,由经典里得悉,知道这句名号,功德不可思议,但用错了心,不是以感恩心去领受,而是以自力心去执取,无漏的光明功德名号,因用错了心,而变成了有漏,殊为可惜,弥陀为助此类众生,亦慈悲发愿,说如果祂不能破除他们的自力心,给予他们真实信心,并摄引他们往生真实报土者,祂就不取正觉。此即是第二十愿往生法。  由以上分析,我们发现,弥陀实实在在慈悲伟大,三愿把我们转入,让我们能进入祂的真实报土。今天,我们有幸恭祝南无阿弥陀佛圣诞,各地佛教界热烈庆祝之余,一定要弘扬弥陀真实本愿,这样才不辜负祂老人家,为拯救一切众生,脱离苦海、成就佛道,不惜用了五劫那么长的时间,在思惟四十八大愿,并于不可思议,兆载永劫时间来修行,为的就是要成就极乐世界,并让众生凭借其愿力-南无阿弥陀佛,往生其真实报土,每思及此,我们能不报谢佛恩浩瀚乎!

 
 
Copyright©2010-2025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景会寺 版权所有【苏ICP备20036011号-1 苏安备32080102001174号】 地址: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景会寺路7号
Tel:0517-8379-8637 邮箱:1337261777@qq.com 传真:0517-8549-0123 邮编:223002 技术支持:通易网络(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