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寺院概况 见闻觉知 寺院法务 慈善公益 寺内风景 佛教影音 观寺拜佛 素食文化 佛学知识
佛经典籍   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佛经典籍
  寺院公告 更多>>
·法讯|2025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
·淮安景会寺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系列
·2024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
·随喜乐助|景会寺癸卯年腊八粥食材募集
·淮安景会寺取消壬寅年“腊八施粥”活动
·5月12日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通知
·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,香期!
·景会寺微信公众号重新换号,请诸位护法
·2022年元旦晚不举行撞钟跨年活动不对外
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的通知
·关于淮安景会寺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
·淮安景会寺关于恢复开放的公告
·淮安景会寺声明公告
·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升座
·关于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
·多部委联动 回归佛教道教清净庄严
·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《宗教临时活动地点
·【关注】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齐聚北
  观寺拜佛 更多>>
2025-5-4
2025-4-24
2025-4-11
2025-4-6
上香 2025-4-4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4-4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3-7 景会游客
叩拜 2025-2-10 景会游客
上香 2025-1-17 景会游客
我要拜佛,点击这里>>
佛教中的七个“七”
来源:本站  发表时间:2016-12-17 16:11:02  点击:618 次


 学习佛陀智慧

 

来源:菩萨在线

 

    过去七佛

 

    过去七佛,只指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,释迦牟尼是最后一位,俗名悉达多,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: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浮佛、拘留孙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迦叶佛。

 

   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,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。过去七佛,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,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。

 

    七众

 

    七众者,谓出家五众:比丘,比丘尼,沙弥,沙弥尼,式叉摩那;在家二众:优婆塞,优婆夷,合称为七众。

 

    七宝

 

   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。

 

    《般若经》所说的七宝是金、银、琉璃、珊瑚、琥珀、砗渠、玛瑙。

 

    《法华经》所说的七宝是金、银、琉璃、砗渠、玛瑙、真珠、玫瑰。

 

    《阿弥陀经》所说的七宝是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渠、赤珠、玛瑙。

 

    七处九会

 

    《华严经》有七处九会说,指的是毗卢遮那佛(法身佛)在七个场所九次说法的集会。

 

    具体指的是:一、菩提场中;二、普光明殿;三、忉利天宫;四、夜摩天;五、兜率天;六、他化自在天;七、给孤独园。

 

    法华七喻

 

    一、火宅喻 《譬喻品》中说三界犹如火宅,佛为了拔济众生,就为众生宣说大小诸乘佛法,以帮助众生逃出火宅;

 

    二、穷子喻 《信解品》中说在三界中生死的众生,犹如无功德法财的穷子,纵然遇到了佛,也不肯信受佛法;

 

    三、药草喻 《药草品》中说譬喻佛之教法如雨水,众生之机类如草木,佛教之雨,普遍滋润一切众生,令其背尘合觉,返璞归真;

 

    四、化城喻 化城即一时化作之城郭,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到达大乘至极的佛果,然而路途遥远,众生难以到达,所以先跟他们说小乘的涅槃,以让他们先得到这种涅槃,暂时休息,然后继续前行;

 

    五、衣珠喻 《授记品》中说佛性譬如人衣中之宝珠,众生虽有宝珠却不自知,于是穷走他方,四处乞食,一旦知道自己本来就有无价之宝,就会永远受用无穷了;

 

    六、髻珠喻 《安乐行品》中说有立大功者,国王便解下其髻中之明珠给他,这是比喻佛看到很多人已经了脱分断生死了,便为了想要出离生死的众生宣说此法华经;

 

    七、医子喻 《寿量品》中说佛好比是一位良医,而三乘行人又好比是良医的儿子,佛虽然对三乘行人说他要灭度了,其实佛的寿命乃无量劫,是灭而无灭的。

 

    七种不净

 

    观察人身有七种污秽不净,以破除贪爱和执著。

 

    一、此身以过去造业为因,从贪爱烦恼生,是“种子不净”;

 

    二、在父母交会时,合父精母血为体,是“受身不净”;

 

    三、在母胎中,臭秽黏腻,暗无天日,是“住处不净”;

 

    四、在胎中时,惟食母血,是“食啖不净”;

 

    五、十月期满,头向产门,和著血水,秽恶狼藉,是“初生不净”;

 

    六、皮肉包著骨骼,不但屎尿充满肚中,而且九孔常流不净,是“举体不净”;

 

    七、死后肿烂,虫啖成粪,火化成灰,是“究竟不净”。

 

    七觉知

 

    七支觉者,又谓之七觉分、七菩提分。

 

    一、择择法觉分,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也。又择谓拣择,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,善能择别真伪,而不谬取虚伪之法,故名择法觉分。

 

    二、进 精进觉分,以勇猛之心,离邪行而行真法也。于真正法中,常能用心专一,无有间歇,故名精进觉分。

 

    三、喜 喜觉分,心得善法而生欢喜也。又喜即欢喜,谓心契真法,得欢喜时,善能觉了,此喜不从颠倒而生,住真法喜,故名喜觉分。

 

    四、除 除觉分,亦名轻安觉支。断除身心粗重,而身心轻利安适也。又除即断除,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,善能觉了,除去虚伪之法,增长真正善根,故名除觉分。

 

    五、舍 舍觉分,又名行舍觉支。舍即舍离,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,善能觉了,虚伪不实,永不追忆,故名舍觉分。

 

    六、定 定觉分,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也。又定即禅定,谓发禅定之时,善能觉了诸禅,不生烦恼妄想,是名定觉分。

 

    七、念 念觉分,常明记定慧而不忘,使定慧均等。

 

 

 (文编:妙甜  责任编辑:王颖)

 
Copyright©2010-2025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景会寺 版权所有【苏ICP备20036011号-1 苏安备32080102001174号】 地址: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景会寺路7号
Tel:0517-8379-8637 邮箱:1337261777@qq.com 传真:0517-8549-0123 邮编:223002 技术支持:通易网络(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