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盂兰盆节来历
早在佛陀时代,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。《大盆净土经》记载,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、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,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,都曾经依照《盂兰盆经》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。
盂兰是梵语,译为“救倒悬”。三恶趣的痛苦无法描述,只能以倒悬作比喻。(倒悬:头向下吊着。)盆是盛食物的清净容器,一切碗钵都称为盆。盂兰盆,就是用种种干净的碗钵盛种种净洁美食,供养十方僧众,能救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。倒悬是所救,盆是能救,能所合起来,叫做盂兰盆,就是“救倒悬盆”的意思。
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中记载,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证得神通之后,想要救度父母脱离业报,以报亲恩。于是,运用天眼通的能力遍寻,却看到其母堕于饿鬼道之中,皮骨相连,不得饮食。目犍连立刻以钵盛饭,用神通力送食物给母亲吃。不料,其母由于受恶业之果报,饭食未入口皆化为火炭。目犍连尊者为拯救亡母脱离此苦,于是向佛陀请求开示解救的方法。
佛陀告诉目犍连,由于母亲业报太深,不是目犍连一人的能力可以救度,必须在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,用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,依仗十方众僧修行的力量,以及供养僧宝的功德,即能救拔现世父母、七世父母、六亲眷属,出三途之苦。
目犍连尊者照着佛的指示去做,果然使其母得脱饿鬼道之苦。目犍连又问佛陀,如果未来世中,有佛弟子欲行孝顺,是否也可以奉行盂兰盆供,救度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,佛陀答说:“行孝慈者,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、过去七世父母,于七月十五日,佛欢喜日、僧自恣日,以百味饮食……,施十方自恣僧,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,无一切苦恼之患,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,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。” 根据《佛祖统纪》的记载,梁武帝首次根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的仪式,创设盂兰盆会,由于梁武帝大力提倡,民间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。到唐代时,民间不但重视盂兰盆会,而且场面盛大。
盂兰盆会含义
关于盂兰盆会的含义,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:一种说法认为盂兰是梵音,意思就是倒悬;盆是汉语,指盛供品以为众僧之食的器皿。唐代慧净《盂兰盆经赞述》中就说:“名餐香俎在于盆内,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,故名盆也。”唐代宗密的《疏》也云:“盂兰是西域之语,此云倒悬,盆乃东夏之音,仍为救器。若随方俗,应曰救倒悬器。”一种说法认为盂兰盆三字都是Ullambana的音译,意为倒悬。南朝宋时著名僧人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就如此认为,该书卷三十四云:“盂兰盆。此言讹也。正言乌蓝婆,此译云:倒悬。案西国法,至于众僧自恣之日,云先亡有罪,家复绝嗣,亦无人飨祭,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。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,佑资彼先亡,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。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,此言误也。”宋遇荣《盂兰盆经疏孝衡钞》云:“经题者,梵语佛陀乌舍乌蓝婆门佐罗素缆,华言:觉者说救倒悬器经。盂兰盆会者,即今大宋翻经者言,此皆梵语讹略也。具正应云“乌蓝婆”,孝顺义、供义、恩义、倒悬义。盆亦讹略,旧云:盆佐那。新云:门佐罗,亦云:门佐曩,华言救器。以义回文,名救倒悬器。”实际上,人间大多认为第一种解释是一种误解,只有第二种解释才与原意完全符合,因而是正确的。
盂兰盆节仪式
念诵式
盂兰盆法会的念诵式是有规定的。凡孝顺男女,欲报生身父母,从七月一日起,每天早晚都得燃香奉供。可修小弥陀忏或礼三十五佛。代为现在父母和亡世父母忏罪。同时念诵偈语:“我等同孝志。修行净土因。报答二亲恩,忏除三障罪。存者获福寿,亡者得超升。尽法界冤亲,同生安养国。”再念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一卷,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百遍,最后念《回向偈》:以此修行众善根,报答父母幼劳德。存者福乐寿无穷,亡者离苦生安养。四恩三有诸合识,三途八难苦众生。俱蒙悔过洗瑕疵,尽出轮回生净土。
除此而外,晚上还要发愿:愿所生父母,或今存在,或已终亡,随其所居,遂彼生处。唯愿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光明照公,愿力摄持。三障消除,五根成立。发菩提愿,修净土因。存者得满极龄,终归宝刹;亡者即捐诸趣,便托莲胎。伏愿我等孝顺之心,深入至道之法。当来诸佛会中,同作应身眷属。
供僧功德:
一、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:
“以后的佛弟子,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,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,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,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。”
二、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佛言:
“行慈孝者,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、过去七世父母,于七月十五日,佛欢喜日,僧自恣日,以百味饭食,安盂兰盆中,施十方自恣僧,愿使现在父母,寿命百年无病、无一切苦恼之患,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,生人天中,福乐无极。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,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若一切佛弟子,应常奉持是法。”
三、斋僧功德:
1.仪表端正,容颜□丽,人人见之欢见。
2.气力盖世,精神满足,承事十方诸佛,无有疲劳。
3.生天人间,寿命久长,康健无恼,命终之时,自然受生,不被病苦所缠。
4.事事安乐,不逢灾逆,心想事成,无有困厄。
5.音声清雅,容动三千大千世界;口常说清净妙法,通达无碍,闻者无不信受而行。
四、供僧功德
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,大功德。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、布施,修福的无上福田。
五、《佛说布施经》云: 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:
1、身相端庄; 2、气力增盛; 3、寿命延长; 4、快乐安稳; 5、成就辩才。
六、唐代道宣律师,持戒严谨,感天人送食。有一天律师问天神:“人间作何功德最大?”天神敬答:“斋僧功德最大!”
七、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:“佛、法二宝,赖僧宝扶持,若无僧宝,佛法二宝无人流布,善根无处培植,因此斋僧功德最大。”
八、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,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,除心束缚,得清净心。
九、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,不仅能广结善缘、减轻业障,长养布施喜舍之心,更为将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佛说盂兰盆经
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
闻如是。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犍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生饿鬼中,不见饮食,皮骨连立。目连悲哀,即以钵盛饭,往饷其母,母得钵饭,即以左手障钵,右手搏食,食未入口,化成火炭,遂不得食。目连大叫,悲号涕泣,驰还白佛,具陈如此。 佛言:‘汝母罪根深结,非汝一人力所奈何。汝虽孝顺,声动天地、天神地祇、邪魔外道、道士四天王神,亦不能奈何。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。吾今当说救济之法,令一切难皆离忧苦。’
佛告目连:‘十方众生,七月十五日,僧自恣时,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,具饭、百味五果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锭烛、床敷卧具、尽世甘美以着盆中,供养十方大德众僧。当此之日,一切圣众,或在山间禅定、或得四道果、或在树下经行、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、或十地菩萨大人,权现比丘,在大众中,皆同一心,受钵和罗饭,具清净戒,圣众之道,其德汪洋。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,现世父母、六亲眷属,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,衣食自然;若父母现在者,福乐百年;若七世父母生天,自在化生,入天华光。’
时佛敕十方众僧,皆先为施主家咒愿,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,然后受食。初受食时,先安在佛前,塔寺中佛前,众僧咒愿竟,便自受食。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,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。时目连母即于是日,得脱一劫饿鬼之苦。
目连复白佛言:‘弟子所生母,得蒙三宝功德之力,众僧威神力故。若未来世,一切佛弟子,亦应奉盂兰盆,救度现在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可为尔否?’
佛言:‘大善快问!我正欲说,汝今复问。善男子!若比丘比丘尼、国王太子、大臣宰相、三公百官、万民庶人,行慈孝者,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、过去七世父母,于七月十五日,佛欢喜日,僧自恣日,以百味饭食,安盂兰盆中,施十方自恣僧,愿使现在父母,寿命百年无病、无一切苦恼之患,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,生人天中,福乐无极。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,常忆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若一切佛弟子,应常奉持是法。’时目连比丘、四辈弟子,欢喜奉行。 报父母恩咒:南无蜜栗多,哆婆曳娑诃(数百遍)
|